当前位置: 快讯 >
贵州江口:探索以工代赈新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全球速看料
2023-01-06 15:43:19   

(何俊 华彩红 杨会)近年来,江口县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守“赈”的初心,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积极探索项目建设“以工代赈”新模式,通过统筹“三类资金”、发挥“三方作用”、完善“三项权属”,切实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事要怎么干”“利将如何分”等问题,实现了农村产业持续兴旺、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多重效益,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统筹“三类资金”,解决“钱从哪里来”


(资料图片)

江口县多举措利用好、统筹好各领域相关资金,积极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有效扩大了“以工代赈”投资规模。

争取专项资金。瞄准国家、省政策投向,结合江口发展规划、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情况,抢抓机遇、精准施策,科学谋划全县“以工代赈”项目清单,优先向上推荐务工需求量大、带动群众增收持续性强的立项项目。2021年以来,成功争取上级“以工代赈”项目7个,专项资金3086万元。

整合财政资金。在县域建立“以工代赈”项目专项资金制度,统筹协调政府财政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国有公司资金,印发《江口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财政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重点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资金重点用于发展产业种植、加工、产品开发等。2022年,该县整合财政衔接资金项目45个9817万元,有效带动当地群众1680人就近务工,其中“四类人员”670人,人均劳务报酬1.89万元,劳务报酬占项目资金的20.5%。

引导社会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撬动作用,在政府财政投入的示范引导下,广泛调动金融机构对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以及社会力量的公益性投入,积极引导招商引资等社会投资建设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劳动力,优先吸纳本地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招商引资合同条款,进一步提高劳动就业率,促进群众增收。2022年,江口县招商引资项目39个,其中7个项目已纳入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特别是国药集团同济堂在该县建设淫羊藿育苗基地时,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投入2450万元,带动当地131名群众就业增收,发放劳务报酬300余万元。

发挥“三方作用”,解决“事要怎么干”

为进一步规范“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凝聚工作合力,江口县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三方联动作用,实现“以工代赈”项目监管到位、建设规范、群众受益。

政府牵头抓总。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切实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在政府投资项目和民间投资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方案》,编制了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八大领域用工环节指导目录,分类明确最低劳务报酬占比和县域内劳务报酬占比,规定项目建设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备案制度,要求项目业主单位、施工方、劳务站签订劳务用工三方协议,建立劳务沟通协调机制。

部门联动监管。建立以县发展改革、县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项目沟通协调机制,并在县发展改革局设立“以工代赈”项目服务中心,全程协调“以工代赈”项目审批、招标、实施、验收各环节,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以工代赈”模式,会商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加强项目跟踪核查,建立动态监测台账,实施“季调度、年评估”,确保项目按照“以工代赈”要求实施。2021年以来,该县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重大项目9个,完成投资5707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务工1970人,发放劳务报酬1410万元,劳务报酬占比27.72%,其中脱贫务工人数682人,占比34.67%。

群众普遍参与。建立健全“劳务合作+四类人员”劳务承接机制,由项目所在地劳务合作社承接“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用工需求,设立“县域劳务总站、乡镇劳务分站、村内劳务合作社”,创新三级联动,实现共建共享。目前,全县在库农村劳动力3553人,通过“社站合一”的模式成立村级劳务站68个,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组织化程度,群众就近就业渠道更加稳定畅通。2022年该县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305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务工1297人,发放劳务报酬880.43万元,劳务报酬占比28.85%。

完善“三项权属”,解决“利将如何分”

为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进一步激发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内生动力,江口县坚持以群众增收为导向,探索建立多重利益联结机制,有力促进集体增实力、企业增效益、群众增收益。

明确集体所有权。“以工代赈”项目验收合格后,项目业主单位将实施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全部移交到项目所在村级组织,明确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并将资产委托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将有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质增效;并且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承接“以工代赈”项目实施,除支付群众劳务报酬成本外,所得利润作为村集体发展公益金,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该县2021年(第二批)“以工代赈”示范工程竣工验收后,民和镇人民政府及时将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产权移交何坝村,何坝村将村集体发展公益金用于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30余亩,预计年增收20余万元。

赋予企业经营权。“以工代赈”项目建成后,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项目固定资产以不低于中央资金的60%折算入股到龙头企业,签订折资入股分红协议书,授予龙头企业自主经营管理权,明确企业用工及技术培训优先吸纳当地群众,确保项目“赈济”功能得到持续性发挥。2021年以来,该县先后建成的4个“以工代赈”项目,为当地群众提供长期就业岗位312个,人均年收入达0.89万元。

突出群众收益权。建立完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折算入股龙头企业所得收益按2:5:3比例进行分配,其中2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发展公共事业等,50%按实际情况分配给全村“四类人员”,30%平均分配除“四类人员”外的其他村民。2022年,该县何坝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以工代赈”项目固定资产的63.5%(534万元)折资入股到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何坝村淫羊藿繁育基地,预计717名“四类人员”年人均分红298元、2032名普通村民年共计分红12.82万元。

X 关闭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